童心永向党,寻迹博物馆
|
浏览次数:1946 次 关键词: 信息来源:阳光未来 时间:2021-05-27 17:00:27 |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学习教育,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学习动力。5月11日,德州阳光未来国际学校开展重温历史记忆,暨“童心永向党,寻迹博物馆”的主题队日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搭建起学生了解德州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桥梁,让同学们在历史变迁中了解家乡历史,牢记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的荣光,升起强烈的家乡自豪感。从而,获取学习生活的强大动力,更加热爱家乡的历史和文化,并且树立为家乡争光的理想信念。 德州钟灵毓秀、地灵人杰,尊德、尚义、重信,以厚德誉满神州。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家乡名人的国画。这一幅幅画卷夹杂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宛如把同学们带回到旧日时光。大家仿佛看到一个个古圣先贤,从历史岁月的长河中走出来。治水英雄大禹、博学睿识的汉代大儒董仲舒、大智大勇的滑稽之雄东方朔、恪尽职守的书法大家颜真卿等63位名人。 德州市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曹光耀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两个展厅。由于还有别的团队,同学们的参观从第一展厅“历史足迹”开始。这个展厅,以时间为主体脉络,展示了各个时期的德州人文历史、展示内容有先秦初育、秦汉肇基、魏晋风流、隋唐兴发、宋元转折、明清全盛、近代奋起等。每到一处曹老师都认真讲解,学生们认真听讲和老师积极互动。在期间能感受到,每个人都惊艳于德州辉煌灿烂的古文明,仰慕古圣先贤,敬佩近代英勇抗争的民族英雄,内心因之升起了深深的家乡自豪感。另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抗日英雄宋哲元和他的大刀队。宋哲元名言“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透露着民族英雄的铮铮铁骨,令人感佩。 大刀队1933年3月,日军占领山海关,热河告急,平津震动。张学良急令宋哲元九军日行160里,从山西赶往通州三河一带布防。二十九军在长城喜峰口至罗文峪一线,面对两倍于己且装备精良的日军,前赴后继,坚守阵地,打退敌人次次进攻。宋哲元命赵登禹、王治邦率大刀队夜袭敌营,发挥近战夜战优势,炸毁敌人大炮,痛歼日寇五千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二十九军大刀队由此威名天下,《大刀进行曲》迅速唱遍大江南北。毛泽东曾写信给宋哲元称赞他:“奋力边陲,慨然御侮,义声所播,中外同钦!”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详实的文字资料,集中展示了冀鲁平原、运河两岸德州人民在日寇铁骑蹂躏下奋起抗争的民族不屈精神。参观至此,可谓精神洗礼,收获满满。 接着,同学们又参观了第二展厅“文明遗珠”。这个展厅以宋元瓷窑和德州黑陶展示为亮点,体现德州的人文演进,展示德州古老的文明、灿烂的文化。时光穿梭,件件展品真实再现了过去的生活场景,代表性的有:新石器时代石钺、石镰、西周青玉双凤浮雕匕、汉代绿釉红陶井、隋代青釉八系莲瓣罐、唐汉白玉浮雕七世佛造像、唐代三彩陶枕等,各个朝代的文物,不一而具。这些文物分类清晰,对于我们了解各个时代的文化生活、艺术形态和制造工艺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馆内展品丰富,融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为一体,令参观者眼界大开,思接千载。学生们驻足观看,每一件文物都传递着历史的积淀和文明的温度。 伴随着物馆志愿者讲解员曹老师的精彩介绍,大家边参观边聆听,深深为德州的悠久文明、灿烂文化所震撼。 走进博物馆,参观各个展厅。每个展厅脉络清晰,细节生动,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德州这片热土,在历史风云激荡变化中,人才辈出,英雄云集;在文明发展的长河中,又花开绚烂,硕果辉煌;历史上的德州为“厚德之州”,沧海桑田,德州人继承先祖遗德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敢于开拓,善于创新,勇立潮头。德州这座古城,仍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最后,祁主任对同学们提三点殷切希望: 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 希望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学习的目的,唯有当下好好学习,才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树立远大目标,做一个将来能奉献祖国和服务人民的先锋员。 二、勇担责任使命,提升能力素质。 希望学生记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勇担责任使命,努力学习,提升各项素质,学生干部要誓做同学们的领头羊,长期为同学们、学校服务和助力。 三、改革创新,童心向党我先行。 作为阳光学子,我们要昂首向前,阔步前进,以此次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州博物馆为契机,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我们德州的历史文化,以实际行动践行当代学生的使命与责任,争做文明阳光好少年,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 至此,德州阳光未来国际学校开展重温历史记忆,暨“童心永向党,寻迹博物馆”的主题队日活动圆满里程。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对德州历史发展有了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激发了同学们对德州文化深入探索的兴趣,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这次活动也在同学们心中很好地撒下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种子,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