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阳光未来国际学校中学部《弟子规》专题讲座
|
浏览次数:1746 次 关键词: 信息来源:阳光未来 时间:2022-01-13 17:49:25 |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初康熙年间山西绛州人李毓秀编写的三言韵文。它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弟子规》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系统地阐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精辟地阐明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准则,适合各年龄阶段的人作为终身修身养性的经典。 致敬国学经典 打造书香校园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建设,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加强优良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文明礼仪教育,我校初中部特邀请初中语文资深教师,家庭教育高级讲师,初中部语文学科主任尹老师给初中部的同学们进行了一场传统文化洗礼。培训的主题是《致敬国学经典,打造书香校园》。 人生一世最难得的是有一个正确的生活目标,正确的行动方向,也就是良好的教育。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导学生,启蒙养正。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前途。 传统文化进校园 《弟子规》集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之精华,是圣贤学问的根基。人最好的底子无过于圣贤的智慧经验,这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础。尹主任告诉同学们要多读经典,并给同学们推荐了几本经典名著《王阳明家训》 、《颜氏家训》、《道德经》、《论语》等都是需要同学们认真研读,里面包含了古代文人的大智慧。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要做到知行合一。 尹主任从为什么学习《弟子规》,对《弟子规》中字的解读,以及在“出则悌”、“谨”、“信”几大模块对传统经典进行深入解读,令同学们对经典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帮助同学们管理好自己,力求做最好的自我,知道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心中明明白白,从而改掉以前的坏习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仁慈善良的心性,增强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牢记12字箴言“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告诫孩子们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尽力去做, 父母厌恶的事情,应该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引导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秩序,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告诫孩子们不要盲目攀比,杜绝奢靡浪费、要饮食均衡,加强锻炼、加强体魄,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等等。 尹主任的讲座,结合自身经验、经历与切身体会,知识和趣味性相结合,把同学们吸引到了古代文化经典之中,同学们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的听尹主任的精彩演讲,精彩之处,掌声雷动。 《弟子规》融读经与识字、为学与为人为一体,教导同学们读诵并落实在生活当中。可以帮助同学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注重家庭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是待人处事的道理和方法。相信通过此次讲座,学生们会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实践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去。愿阳光学子,都汲取到对自身成长有利的知识和经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格,朝着自己的目标,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前行,同时也要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将中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传播,志存高远、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