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阳光未来国际学校全体教师国学经典学习启动仪式
|
浏览次数:1444 次 关键词: 信息来源:阳光未来 时间:2022-01-14 16:10:03 |
国学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是中国人文化生命的种子,弘扬国学文化关系民族精神的传承,关系社会的和谐发展。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全体教师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养,阳光未来国际学校召开全体教师国学经典学习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国学经典,让教师们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11月8日下午,在阳光未来国际学校报告厅举办了全体教师国学经典学习启动仪式,由国学教师赵军为年轻教师们进行经典国学的解读和讲解。 赵军是德州阳光未来国际学校国学教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负责传统文化国学专业培训。崇尚学思明道,立德树人。送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公益演讲300多场。坚守仁爱共济,立己达人。对每一位孩子关怀备至。在素质教育的园地里,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课堂生动活泼,实践乐学善思,知行合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君子思想。立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八德智慧少年。让每一个孩子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启动仪式开始,为向先贤致敬,向经典致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国学经典,全校教师以祭拜孔子像、诵读经典等形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教育家,学习经典伊始,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所有教师行“拜师礼”。 《论语》有云:“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我们中华儿女立身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行礼现场,赵军老师给所有教师介绍了行礼的流程。首先,是关于站姿的要求,男士“君子站”,其中的含义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女士站姿需“淑女站”,代表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种站姿分别有不同的含义。蕴含着先贤的哲理。接下来行“三拜礼”环节。需立定,挺身,庄重。“双手附心。”双手附在胸腹之间,男生左手在前,女生右手在前。叠并,两肘与手成直线。双手表示“与天地合其德”。天德大刚健,大恒久,大信用,大起始。地德大承载,大包容,大丰富,大付出。两德兼备而各有显。显德可以因时因境而变化。 “高揖。”双手向前上方推出,推至额头前方,两臂伸直。 “行礼(拜)。”头、颈、手臂皆不动,腰部下躬,深躬90度。 “兴。”起身,双手升至额前。 “再行礼(再拜)。” “兴。” “额手。”双手贴向额头,再推出。 “三行礼(三拜)。” “兴。” “礼成。”双手复位,至胸腹间。 用于敬天地祖先先师,特定场合敬父母,行人生大礼。用于集体行大礼。
大礼站着行要行三个,叫“再拜额手”,相当于古代的“再拜稽首”。通过赵军老师的讲解,令在座的教师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又有了深刻的认识。 赵军老师深刻解读了什么是国学文化,学习国学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国学文化在我们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作为儿女我们应该做到哪些、并且着重强调了“百善孝为先,孝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依道而行”,“诸事不顺,皆因不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等来说明“孝”和“善”的重要性。“朝起早,夜眠迟。”为人子女要做到比父母起的早,打扫庭除。为人子女要做到“夜眠迟”,比父母睡得晚,侍奉父母休息,并及时关闭门窗。通过赵军老师对中国文化的解读,令在座教师明白了学校是第二课堂,第一课堂是家庭的教育,家庭教育对人生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所以人人都需接受国学教育。学习国学教育不仅让孩子会更有礼貌,培养孩子恭敬之心、感恩之心。成人学了也会更加的孝顺父母,从而影响到孩子。学习经典的主要方式是诵读,学习过程中眼到、口到、心到,可以促进智力的多方面发展,同时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并且能够促进家庭的和谐。 在经典《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认识最真的本心。要做到格物、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后能达到天下平。 在经典文学中赵老师解读《弟子规》令在座教师对《弟子规》有了深刻认识。《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由贾存仁修订、更名而成。《弟子规》虽是一本童蒙养正读物,但因其内容自《论语》,实则涉及之根本。《弟子规》从孝顺之门、自性之途、诚信之则、恭敬之心与爱众之道几个方面引导我们扎下人生之根。《弟子规》被当今社会亲切地称为“中国人的家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与《弟子规》中的很多方面彼此对照,相互映衬。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通过解读,让教师们深刻认识到了“知”的重要性。以知为指导的行为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是空知。 阳光未来国际学校非常注重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人文标志和文化灵魂,让国学经典教育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尤其紧迫和必要。只有接受国学经典教育,才能使我们亲近国学,认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并有能力参与到这个家园的建设过程之中;只有接受国学经典教育,才能让我们将生命的根须,扎根于传统文化丰厚的土壤,把自己变成一个自觉的知行合一、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经典文化博大精深,学习经典文化不光培养教师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国学素养;认识国学经典,形成共同良好的价值取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校正日常行为规范。做到知行合一,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文化传播者、作为一名中国人,要始终坚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君子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和美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加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传统文化和美德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时代,传统文化和美德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让优秀传统文化美德走进生活。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发展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而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展现独特魅力、实现创新发展,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每一位教育者的职责和使命所在! |
返回 |